主动设点抢先机
面向港澳,侧重服务贸易自由化,这是广东自贸区清晰的定位。今后,广东自贸区将打造成为新型国际投资贸易规则试验区,在国际投资、贸易、知识产权等领域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;推动广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。
对东莞而言,广东自贸区的成立,从区域上看与南沙、前海的对接最为直观。
东联融资租赁公司总经理倪凌说,东莞没有自贸区优势,但一样要有对接自贸区的心态,在总部经济、金融服务业等各方面更多地做到先行先试,打造自身优势。东莞正在努力创造国际营商环境,如集群注册、推开住所申报制等方面的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成绩,有着自贸区没有的成本优势外的营商优势。
“从上海自贸区来看,目前已经在扩区,也就是衍生区。这是必然的优势,将对周边地区辐射”,倪凌说,比起前海,南沙有纵深,有现代服务业和一定规模的制造业。随着南沙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发展,会对金融业、物流业、总部经济有集聚效应,从而让一些制造业包括配套产业向外溢出,甚至金融服务业等也会溢出,选择成本低廉、商务成本有优势的地区。
“自贸区让贸易自由化,利用国际规则贸易,打破了壁垒,由此吸引国际资本、技术、服务的进驻,可极大地促进贸易量”,虎桥威盟国际物流董事长叶彬郎认为,东莞可以利用低成本的跨境电商切入自贸区,通过跨境优势输出东莞产品,“一定要主动参与自贸区,可通过进入自贸区设点方式,接触自贸区的游戏规则”。
在设点布局上,市商务局也持相同态度。市商务局表示,我们要进一步树立“对接自贸区就是对接国际市场”的意识,鼓励企业进入自贸区开展各类交易。
专家点评
广东自贸区的设立一方面,将推动东莞与国际接轨,这对东莞包括港资企业在内的制造业转型升级,有很大的帮助。另一方面,也将推动东莞进一步以开放倒逼改革。
——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
从市场的角度来讲,东莞企业首先应该细心观察自贸区自身无法满足的需求,发现需求后主动出击,做好配套和服务;而从政府的角度来讲,则应该为与自贸区的对接营造一个好的环境。
——东莞理工学院珠三角企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莫安达
连线东莞
市商务局谈如何借力自贸区,形成东莞发展优势
做好五方面工作 融入自贸区产业配套
话题1:如何争取创新政策先行先试
市商务局:力争与自贸区同步开展政策研究与分析,结合东莞实际,争取有更多创新政策先行先试。规划产业发展,深化与自贸区的产业链、价值链分工,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;强化对自贸区的信息对接,实施定点招商,建立与自贸区跨国公司、区域总部的沟通渠道,吸引优质项目、资本落户东莞;整合多方资源,创造条件,推进东莞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。
话题2:如何探索共建融资平台
市商务局:延伸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制度,以政府、商协会或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模式,开辟东莞类金融项目改革试验田,推动开展融资租赁、商业保理试点业务。鼓励自贸区内的融资租赁企业在东莞市场寻找合作项目,推动企业在东莞设立项目子公司,引导民间资本及早进入金融行业,参与实体经济建设,让产业与金融有效结合起来。
话题3:如何探索共建跨境电商平台
市商务局: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,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已逐渐成为主流商务模式。接下来,我们将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,探索与自贸试验区共建跨境贸易电商合作平台,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。
话题4:如何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
市商务局:认真做好虎门港综保区申报工作,积极实施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试点建设,探索在保税物流中心、出口监管仓发展“保税物流出口+网购保税模式”、“保税进口+保税展示模式”,积极融入自贸区的国际供应链平台,特别是利用自贸区的“窗口”,大胆探索与国际规则对接。
话题5:如何加快物流商贸流通合作
市商务局:参照广东自贸区负面清单目录,进一步深化东莞建立的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项目备案制,力争构建更加高效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;利用自贸区国际信息、采购、配送中心等平台,推进我市各类产业与自贸区的协作发展,力争打造成为自贸区后方的生产、科研、物流、配送基地。
长安镇委书记何绍田解读:长安要打造自贸区的首选配套区
我们要依托长安镇综合交通、港口物流、产业基础等优势,在空间规划、项目布局、产业发展等方面,主动对接和融入自贸区经济。把握广东自贸区设立的有利契机,依托长安新区,加强与深圳前海蛇口、大空港和广州南沙的金融、贸易、产业、功能对接,拓宽资本、技术、人才等的进入渠道,努力打造南沙新区、前海蛇口片区以及珠海横琴新区的首选配套区。
同时,要承接广东自贸区不受面积和围栏限制的服务贸易的“溢出效应”,构建广东自贸区服务贸易对接中转平台,吸引专业化的国际采购组织、国际贸易代表、生产采购商、零售采购商常驻长安,促进长安经济发展,为东莞三个走在前列发挥三个支撑作用。